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海钩沉 >> 校史故事 >> 正文
走在改革春风里[上篇]
编辑:      发表时间:[2015-10-10]       阅读:

(来源:西安建大报(网络版)>>总第804~805期 >>第2版

编者按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我校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在1978年至今的30年间,学校吮吸时代的日月精华,沐浴党的阳光雨露,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招生就业、对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步发展成一所以土木、建筑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学科为主体,理工学科相互支撑,文、理、工、管、艺等学科有机融合的多科性大学。

一所高校的命运,与时代、社会和教育政策休戚相关。改革开放给一所高校带来的变化,亦从一个侧面展现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因此,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将教育大国崛起之路与学校发展历程,进行一次勾连。

在2008年的初冬回眸,并以大事记的形式梳理学校30年间的轨迹,是希望建大的青年学子,在目睹国家教育振兴之路的同时,去概貌性地了解学校走过了一段如何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办学理念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而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命运融合起来,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思考与创造共同的未来。


上篇  西安建大的1978~1988

这个阶段,学院各方面工作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校学生数有了增加,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教学科研的实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仪器设备得到更新和充实,实验室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师生员工的生活与工作条件有所改善;科学研究、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有了很大发展;教学秩序稳定,教学管理有所加强,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1978

1月23日,经省教育局批准,梅占馨、陈骥、赵鸿佐晋升为副教授,这是学院1963年以后进行的首次高级职称晋升工作。

2月23日,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制度后的我院第一批、77级新生开始报到入学。包括工民建17个专业,还有数学、物理、力学三个师资班。

3月18日,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学院有十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大会奖。

6月,冶金部通知,根据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的精神,决定对包括本院在内的原部属十所院校,实行以冶金部与有关省、市、自治区双重领导,并以部领导为主的体制。

■1979

1月3日,院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5月,学院计算站成立,两台电子计算机(TQ-15、TQ-16)投入使用。

6月,学院筹建抗震研究室,并报冶金部基建局审批。

9月,“文革”后招收的第一批10名研究生入学。

12月25日,将停办的水泥专业现在校的77、78两个年级的90名学生转入耐火材料、有色金属冶炼等专业学习。

■1980

9月1日,恢复建筑系,撤销建筑材料系,其所属耐火材料专业划归冶金系,建筑材料实验室划归建筑系。

11月22日,冶金部批准学院成立工程结构研究所。下设建筑结构和抗震结构两个研究室。

12月25日,冶金部教育司复函,同意我院成立管理工程系。

■1981

2月,冶金部批准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由赵文钦等15人组成。

2月,聘请美籍教师莱斯琳·孟珊来院任教,这是“文革”后聘请的第一位外籍教师。

4月,卫生工程系改名为环境工程系。

4月,院领导决定试行班主任制,并在一、二年级各班设置了班主任(教师兼任)。

4月,79级10名研究生学习结束,全部通过了论文答辩,并先后被授予了硕士学位。

8月,录取8名基础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转入工民建专业本科学习,这是本科各专业第一次接收插班生。

9月,印发《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政治工作体制和机构的意见》,要求各系(部)配备2~3名专职辅导员,并决定在79、80、81级设立兼职班主任。

■1982

6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在国内公开发行。

9月,经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德育教研室。

10月,日本九州大学代表团来院访问,正式签订了校际协议,有效期5年,这是我院与国外大学签订的第一个协议书。

12月,学院成立高等教育研究室。创刊的《高等教育研究》第一期出版。

这一年,根据国家规定的学位条例,开始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学院为国家批准的第一批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

1983

陈绍蕃教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剑霄当选为省第六届人大常务委员,刘启年教授当选为省第五届政协常委,林宣副教授、李秀芳副教授当选为省第五届政协委员。

■1984

2月,建筑学专业79级王琦等13名学生,在佟裕哲副教授等5位老师的领导下,参加国际建筑师协会组织的“建筑师促成居住者进行住宅规划设计”竞赛中获国际竞赛奖第三名。

5月,团省委决定,命名我院建筑系UI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小组为新长征突击队。

8月,院团委组织建筑系部分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承担并完成了韩城市规划和延安市青少年宫设计两项任务,《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英文《中国日报》先后报道了这两次活动。

这一年,我院新建的4173平方米的东、西阶梯教室交付使用。学院实行了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给教学效果好的88名教师颁发了教学奖,以资鼓励。我院在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第四名,在全省大学生足球赛中夺得冠军。

■1985

1月,建筑系主任广士奎、教师刘振亚及周庆华同学赴开罗参加第15届国际建筑师协会世界会议。在该会闭幕式上同时举行第12届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的授奖仪式,建筑79级学生设计队荣获叙利亚建筑界奖(相当于三等奖)。

4月,教育部彭佩云副部长一行六人来院征求陕西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方案的意见。

8月,李树涛、赵仲祺、李文玲分获冶金部1985年度教学改革成果一、二、三等奖。

9月10日,召开全院教师大会,庆祝我国第一届教师节。

这一年,我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8项,获得国务院各部委和省市各种科研奖30项,取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2项,冶金部基金5项,全院科研成果为国家提供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以上。新增11个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两名教授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1986

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同意学院增设城市规划、安全工程、计算机及应用三个专业。

5月,冶金系有色金属专业学生兰新哲的毕业论文获国际贵金属学会学生奖。

9月,原冶金部副部长李超、夏方,陕西省委书记白纪年、副省长张斌等领导参加了我院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

9月,建工系刘维亚、蔡继华、陈世权三名同学的两篇毕业论文获1985~1986年世界大学生混凝土专题竞赛——计算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应用项目的国际大学生混凝土专题竞赛的第一名和第三名。

12月,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正式成立。

12月,由学院建筑设计院和建筑系青年教师李永祥、李靖等人组织举办的“全国首届青年建筑画展”在省美术家画廊展览。这在我国是第一次,在省市建筑界引起强烈反响。

这一年,学院有三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奖。学院新增6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一名教授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87

1月,王树林、赵立瀛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4月,我校建成一座占地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的西北地区最大的建筑结构实验室,可对建筑结构构建或建筑模型进行静力、抗震、疲劳等多项实验。

5月,院大学生代表队在“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文艺汇演”中一举夺得器乐比赛、声乐比赛、小品比赛三个第一名,另获合唱比赛、舞蹈比赛等三个第二名,以绝对优势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6月,学院成立“陕西省高教系统职业技术学校——西安冶院分校”。

8月,建筑系学生在第16届国际建筑师协会举办的建筑学大学生设计竞赛“憧憬与现实”方案中获得北欧分会、澳大利亚分会和匈牙利分会三项奖。

12月,《钢结构的应用》获陕西省1987年度电教教材评比二等奖,电教技术三等奖,电教理论研究三等奖。

这一年,学院全年鉴定科研成果23项,达到国际水平5项,填补国内空白6项,国内先进水平14项,获国家部委科研奖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7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1988

1月,黄义、杨俊编著的教材分获冶金部优秀教材一、二等奖。陈绍蕃等人编著的《钢结构》获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三等奖。

这一年,机械系青年教师王树林首次为学院获得国家发明奖三等奖,钱鸿缙、黄义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还有三项科研项目获得冶金部科技进步奖。

这一年,学院参加了1987~1988年度国家教委委托建设部进行的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工程专业的专业评估试点工作。

copyright@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  地址:雁塔校区主楼一层西侧   邮编:710055 邮箱:dag@xauat.edu.cn   电话:029-82202258